大别山-雨后青山 布面油画 160x140cm 2016
情境中的情绪与情感
浅谈王克举的创作方式与绘画风格
文:张子康
油画从二十世纪初由西方引入中国,历经百余年的嬗变与发展,到今天,已经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批又一批重要油画艺术家的涌现,推动着中国油画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活跃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的中坚力量,王克举的绘画艺术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和时代变革的多重影响,他的个人风格也在交融、冲击和创造中日益鲜明。
对于王克举而言,自然与乡土是其绘画的重要母题,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是他创作的源头。当然,对于绝大多数艺术家而言,自然母题都是十分重要且无法割舍的。但王克举不同于大多艺术家之处在于他在自然中为自己预设或者说设定了一种创作的“情境感”。他用“写生”的方法,用将自己融入大地的方式来制造这种“情境感”——面对自然,置身自然,表现自然,超越自然。
一望无际的棉花地 布面油画 180x200cmx2 2009
一般意义上讲,写生是一种基本的搜集素材、从自然汲取绘画灵感进而创作的绘画方式,具有不可重复性和即时性、当下性。确然,现今很多艺术家选择用户外观察、室内创作的方式,甚至是用图片观察代替户外观察的方式汲取素材,这在时下可能确实显示出了更加简易、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优势。但是王克举却执拗地坚持要走到自然之中,去制造“情境感”,在情境之中完成创作,其难度和不可复制性不难想象。王克举的很多作品都完成于山间、原野、地头、海边、渔港……——那些原始、粗狂和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从制型上看,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所见之物的再现,但再现之上,是一股饱含艺术家本人情绪和情感张力的表现之力。
嶂石岩-太行壁下 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7
王克举在阐述自己的创作想法时,曾谈到西方的绘画更强调在线性,有空间,有体积,有深度,在他的画面里会更多地考虑到色彩与色彩的搭配关系,线与面的虚实对比。他所强调的是视觉所传达出来的一种情绪或者是情感,而不是强调像或者不像这个对象,对象只是一个参照。画的像不像,画得准不准都不是他所要求的,他的目的在于把心里的意思传达出来。可见,将自然图像化的过程是艺术家运用习得的技法和经验进行创造和表达的过程。色彩和线条不仅构筑了画面的形式,也集合了艺术家创作的情绪和激情。或许,形式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刻所想要表达的强烈的情绪和情感。他所坚持的这种任性的“情境”创作方式赋予了他的作品难以复制和模仿的风格力量和涌动的生命力。
艺术批评家阿波利奈利认为,做一个艺术家需要特殊的勇气。他既要有创造新秩序的能力,还要有拒绝熟悉的、安全的风格,追求新奇的能力。王克举确有这种拒绝熟悉,拒绝安全,走到体验和创作的非舒适区,进行自我创造和突破的勇气,也凭借这样的勇气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观物——王克举作品展
学术主持:水天中
新媒体策划:薛雷
开幕时间:2017.09.09 15:30
展览时间:2017.09.09-10.01
学术研讨会:2017.09.09 13:30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8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5]1282-139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